(资料图)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我国还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4.8万辆,同比增长1.1倍,明显超过全部商品出口增速的平均值。
在出口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出海还呈现出两方面特征。一是出口目的地分布广泛。既有英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有泰国、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既有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也有欧洲、拉美、非洲地区。二是出口产品系列丰富。既有价格较低、主打性价比的车型,也有在性能和品质上高举高打、市场定位较高的品牌;既有针对中年人和家庭用户的成熟车型,也有瞄准青年群体、设计风格前卫的车型。
这种在地域范围上分布广泛、在产品系列上多点开花的局面,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较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这种国际竞争优势是过去多年国内市场充分竞争、产能快速积累、技术渐进积累的结果,到一定阶段之后开始显现为拓展海外市场的强大势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以出口贸易形式参与全球经济体系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服装、鞋帽、玩具等简单制造品为代表,第二个阶段以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家电为代表,第三个阶段以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代表。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企业以出口贸易形式参与全球经济体系正进入第四个阶段。
相较于前3个阶段的代表性商品而言,汽车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具有很强特殊性的一种商品。汽车单品价值更高,技术集成难度更大,专业分工更细化,供应链网络更复杂,上下游带动能力更强,市场结构和品牌效应相对更为稳固。可以说,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综合体现。而作为汽车的新品类,新能源汽车为我国提供了难得的换道追赶机会。正因如此,新能源汽车出海不仅是汽车行业自己的事,也有助于在更广泛层面打破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低技术、低成本的刻板印象,逐步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传播中国技术与中国品牌。
增长趋势已现,但前行之路并不平坦。进入海外市场,除了会面临文化差异、合规成本、政府关系、汇率风险等挑战外,新能源汽车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销售渠道与售后服务网络搭建问题。汽车销售模式较为复杂,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更高。此前,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与售后服务主要采用经销商模式,优点是降低了初始进入门槛,缺点是容易形成长期依赖,丧失市场主动权。近年来,有的车企开始采用直营模式,更有利于培育客户忠诚度,但初始投入成本较高。如何形成更适合新能源汽车的出海模式,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是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新能源汽车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普遍高于传统汽车,摄像头、传感器、语音助手、智能网联系统等组件大量收集用户驾驶习惯、道路交通状况、城市街景等方面信息。这在提高用户驾驶便捷性的同时,增加了各国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目前,国际上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尚缺乏公认的统一规定,各国法律和政策的要求也不尽一致。这显著增加了新能源车企进入不同国家市场时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合规成本。
上述问题是各国车企共同面对的挑战,我国要想保持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高速增长的势头,实现汽车工业换道追赶,就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和破解这些挑战。一方面,新能源车企要加强探索,在海外市场定位、销售渠道构建、售后服务提供等方面,学习借鉴欧美日韩车企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形成适合新能源汽车特性和各国市场实情的新模式。另一方面,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部门应引领标准制定,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领域,逐步推动形成国际间公认或互认的法律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出海降低不确定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冯煦明)
标签: